3月养君子兰,学会这几点,叶子又肥又绿,开花一簇簇,漂亮极了

Mr.zhuMr.zhu2025-05-15 07:25:45来源:腾讯元宝 (yuanbao.tencent.com)阅读:18

君子兰又叫大花君子兰、剑叶石蒜等,因植株文雅俊秀,有君子的风采,花朵清丽如兰,所以得名“君子兰”,它一直有“富贵之花”的美誉,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高品味观赏花卉。进入3月后,随着温度的回升,君子兰也慢慢进入生长旺盛期,这个时候我们养护它,只要学会这几个小技巧,它就能越养越长得旺,叶子绿得发亮,开花一簇簇,漂亮又喜庆!

 

1、适当增加光照

君子兰本身对光照的要求不严,在半阴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但它的生长、开花也需要一定的光照,若长期养护在阴暗的地方,则容易因缺少光照出现枝叶徒长、叶片软垂、开花少、花色变淡等现象,从而降低其观赏价值;并且三月份的阳光也比较柔和,不用担心强光暴晒灼伤叶片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养护它,可适当增加光照,最好每天给予其4~5小时以上的光照。

 

充足的光照不仅能促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还能促进花芽分化和孕育花蕾等,从而促使植株生长更健壮、开花大而艳丽;另外因君子兰的叶片是分成两边的,所以我们平时还需定期转动花盆,让植株接受均匀的光照,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叶片长歪的情况。

 

2、定期浇点酸性水

君子兰喜欢微酸性土壤,若长期养护在碱性盆土中,很容易出现叶片发黄、萎蔫、不开花、生长不良等现象,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整株枯死,所以3月养护它,需定期给它浇一些酸性水,像发酵腐熟稀释好的淘米水、果皮水、稀释处理过的啤酒水、白醋水等均属于酸性水,平时可定期给它浇灌一次,以维持盆土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预防盆土板结和改善植株的黄叶病,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等。

 

并且3月给它浇水,可根据植株实际的生长情况、盆土干湿程度及天气变化等及时调整浇水方式,循序渐进地慢慢增加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尽量使盆土保持一个微润但不积水的状态,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自来水要先放到温暖的地方晾晒静置一段时间再用,水温尽量与室温保持一致,以免温差过大刺激植株的根系等。另外如遇连续的阴雨天,可少浇或不浇水,忌大水漫灌,以免积水烂根、烂茎等。

 

3、薄肥勤施

君子兰属于喜肥植物,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它消耗的养分也比较多,对肥水的需求也慢慢增多了,因而3月养护它,只要气温回升稳定到18度以上,且植株生长良好,可每15~20天给它施一次稀薄的氮磷钾复合液肥,以补充养分、加速植株生长等。不过给它施肥,需遵循薄肥勤施、少量多次的原则,忌浓肥、生肥,以免造成肥害,引起烧根、烂苗等现象,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时尽量不要将肥液溅到叶片上,以免灼伤叶片、影响美观等。

 

4、及时更换盆土

盆栽君子兰一般每1~2年就需要更换一次盆土,如果家里的君子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换盆了,3月气温回升稳定后,可及时给它更换一次盆土,以扩大植株的生长空间、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和疏松透气;换盆宜在晴天进行,换盆前几天需适当控水,保持盆土微润稍干、以便于脱盆,换盆时需检查根系,及时将烂根、枯根、徒长的根须等全部修剪掉,换完盆的君子兰需先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静养一段时间,待其完全适应新盆土后再慢慢恢复正常养护。

 

5、注意调控温度

另外君子兰跟其他花卉不一样,它开花需要保持5~8度的昼夜温差,如果一直养护在恒温环境下,反而会不利于君子兰养分的积累,从而很容易出现夹箭现象,所以3月养护它,除了要关注气温变化,谨防倒春寒外,还要在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温度条件下,适当加大温度差;白天我们可将其摆放于南阳台,尽量让它多多晒太阳,晚上则搬到北阳台,以利于植株拔出花箭。

 

3月家里养君子兰,只要学会这几个小技巧,它就能越养越精神,叶子又肥又绿,开花一簇簇,漂亮又喜庆!

猜你想看

虾线到底能不能吃?30年大厨说漏嘴:其实大虾不能吃的是这些地方
毕业生别“死盯”体内公务员,比铁饭碗还铁的企业,稳定又高薪
用油发电浪费能源?增程式混动是“脱裤子放屁”还是真有本事?
社保卡具有什么主要功能?社保卡补办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1000元左右哪款智能马桶盖最好用?我们测评了最火的几款
卡地亚的手镯保值吗?回收价格一般多少?
女性秋季喝茶,选哪种茶好?秋天养生喝茶,要注意哪几点?
汽车各传感器图谱,加速智能化汽车落地应用
多地雨后出现大蜗牛,专家:不要碰,不要吃
为什么车子开久了,车内总是会出现异味
女性开始衰老的特征,若你一个都没占,或说明还算年轻
每天睡觉睡多久才算睡够了
职场上,同事之间要学会拒绝这几件事,让你人际关系越来越好
这些开车习惯最耗油,有时候车子变成油老虎,还真不是车子的问题
运动过量的五个信号
煎香与焚香的区别是什么?
大闸蟹公母有啥区别,哪个更好,你选对了吗?
零食如何健康吃?挑选零食别“闯红灯”
日系完美尤物!今田美樱,实在是太美了太美了!
新冠抗体IgG和IgM是什么?有必要人人都检测吗?|新科普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