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做那么多次,你了解它的原理吗?阴性就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吗?

Mr.zhuMr.zhu2025-05-09 20:44:44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92

一、核酸的原理是什么?

疫情之下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核酸检测,但是检查做了这么多次,你知道它的原理吗?棉签往喉咙一捅,凭什么就能查出病毒呢?

核酸检测的捅鼻子和捅喉咙,就是“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采集人体的咽拭子样本,而样本中又含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人体细胞以及微生物,比如:被采集者的自身细胞、携带的细菌、病毒,偶尔还会有食物残渣。

检测人员通过利用PCR技术,对这些细胞、微生物进行放大、分析和筛查,以此判断出被检查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都是核酸检测的手段之一,各有优劣,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口咽拭子,因为采集比较方便、迅速,被采集者的痛苦最小,群众接受度最高。

 

既然口咽拭子这么好,为什么有时还必须得做鼻咽拭子?

因为有利就有弊,口咽拭子虽然简单方便,但检出率不如鼻咽拭子,鼻咽拭子能够检测出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口咽拭子,也就是说,“捅鼻子”比“捅喉咙”的检查结果更精确。

二、核酸结果为阴性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吗?

答案:不能。

即使核酸检测的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肯定被检测者没有被感染,尤其是只做了一次核酸的人,因为任何一种检查的方式都不能100%得保证结果一定准确,微乎其微的误差在所难免,比如:采集标本的时候,没有采集到病毒细胞;或者是后期送检的运输过程、储存环节出现失误,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核酸结果。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外来入境人员。

不过,疫情之下对于核酸检测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错检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是没有接触过感染者的普通大众,一般来说结果都不会有错。

 

三、做核酸有什么注意事项的吗?

1. 检测前:吃饭饮水都不会影响检测结果,但检测前30分钟内还是应当尽量避免吃东西、抽烟、喝酒,当然也不建议吃得太饱去进行核酸,可能会引起恶心、反胃等不适。

2. 检测中:不管是鼻咽拭子还是喉咽拭子,都可能会造成恶心等不适感,这是正常情况,被检测者无需惊讶,甚至抗拒、不配合检测,给工作人员造成麻烦。

被检测者应当提前了解好检测流程和具体情况,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造成恐惧、抗拒等心理,检测过程中尽量放松,积极配合工作人员。

3. 检测后:尽快离开采集点,不要在此逗留,更不可以因为喉咽拭子带来的不适而在采集点附近随地吐痰,最好备有一个备用口罩,检测中摘下口罩,检测结束后换上干净的新口罩,当然废弃口罩也必须丢进指定垃圾桶,千万不要随意丢弃,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绝对不是感染者。

 

四、为什么不采用抽血检查?抽血检查准确率会更高吗?

既然核酸检测这么麻烦,结果还不能100%准确,那能换别的检查方式吗?抽血检查的准确性会更高吗?

第一、上文也强调过了,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方式能够保证结果100%准确,微乎其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已经算是非常高了。

第二、筛查疫情会采用核酸检测也不是随便乱选的,而是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决定。

新冠病毒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而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健康人一旦被新冠病毒入侵,病毒首先会向呼吸道以及鼻咽部发起“攻击”,因此,比起身体其他部位采集的样本,鼻咽部能够采集到的是所含病毒最多的样本。

因此,针对新冠病毒,没有比核酸检测更准确的检查手段了。

第三、血液检查主要是面向一些血液病,对呼吸道疾病的筛查力度很小,现有的临床检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所有确诊病例中,只有少数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成分,剩余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液检查都没有表现出异常。

因此,血液检查在新冠病毒的筛查上效果并不理想,血液检查也不可能成为新冠肺炎筛查的首选方式。

猜你想看

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燃油车10年之内或被淘汰?别太急着敲丧钟
你知道吗?成功减肥的关键不是体重,而是减脂!
内行人买大米,不只看价格,认准米袋“3行字”,挑到优质好米
教你0元把投影仪改成游戏机(电视盒子同理)
传说中的跑步“高潮”,到底是什么感觉?
驾照12分不够用?学法减分上线啦,最多可减6分!具体怎么操作?
有多张社保卡,该怎么办?都能使用吗?
变速箱油到底多久换?很多人不清楚,保养手册早已给出了答案
几分钟就能搞定的葱油饼,早餐的首选
古代没有内衣,女性穿什么?内衣的发展史被曝光
隐形车衣有必要吗?龙膜漆面保护膜给你答案
这篇床和床垫的选购,我原称为硬核干货
单位内,千万不要成为最忙的人
香蕉放几天就发黑?老农教你一招,保证半个月不坏,新鲜如初
车子停放半年再开,油箱中的汽油需要更换吗?
机油滤芯能不能用到1万公里以上?
为什么一开车就容易生气?试试这几种缓解方法
什么样的女生一看皮肤就很好
赤霞珠、梅洛、黑皮诺、西拉......深度解读7大红葡萄品种
国人的工资真相,月薪一万真没那么简单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