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密”地球下地幔底部大型结构体成因

Mr.zhuMr.zhu2025-05-14 18:46:39来源:Paperpal (www.editage.cn/paperpal)阅读:18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发现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岩浆海演化,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图片来自中国科大

下地幔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圈层之一,深度范围约为660-2900公里,其体积和质量占比高达55%和52%,是地球演化的压舱石。近年来发现在下地幔存在包括大尺度(几百至上千公里)的高速和低速异常体和小尺度(几公里)的散射体。尤为著名的低速异常体是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其横向和径向尺度可达上千公里。这些异常体的成因对理解地球内部结构与物质组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和其它类地行星相比,地球内部的板块可以俯冲至地球深部甚至核幔边界,将洋壳带至地幔深部,从而可能导致下地幔形成化学物质不均一性。课题组早前的研究表明,俯冲至下地幔的洋壳物质具有明显不同于周围地幔的波速和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地震学观测到的下地幔小尺度散射体和大尺度高速异常体,但不可能导致LLSVPs的低剪切波速。

科研人员通过综合研究表明,在下地幔发现的多尺度不一的异常体可能有不同的来源。小尺度散射体和大尺度高速异常体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物质,而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很可能是由于早期岩浆演化形成的含三价铁布里奇曼石分解成极度富三价铁布里奇曼石导致的。

这一研究成果将对地球深部结构、层圈相互作用和内部挥发分的迁移与作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猜你想看

4S店的“险情预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
冬天车辆预热的正确步骤
不同姿势的布洛芬有何区别?退烧认准这一种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取公积金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
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出行彩妆带什么?多功能单品和镜子不可少
攻略呼伦贝尔,寻找天堂胜境的美景,领略人文历史的风采
眼霜无需选贵!这3款老牌国货就挺好,淡纹去眼袋
生活中,导致肌肤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不妨看看自己有几个
螃蟹女什么意思?
泡水车为啥不能买 最终又如何处理?
动力电池淘汰赛提前开启
这枚手表能换两辆保时捷?
汽车暖风开启最佳时机是什么?
“最缺工”职业排行出炉,技术人才不再被需要?
生活中实用的谈判技巧
一拉一伸就是瑜伽?其实呼吸才是最重要的
一下雨就反味!卫生间里的臭味从哪来?我有三招,可以一劳永逸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