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养生知识”都是坑人!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

Mr.zhuMr.zhu2025-05-26 22:19:40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6

“血稠会引起血栓?”“清宿便,排肠毒”“酸性体质更易患癌?”“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这些“养生知识”,你是不是经常听身边人说起?

其实,这些 “养生知识”,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有的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

1. 改善“血稠”预防血栓?

如果血液过于黏稠,就会有血栓的风险,必须尽早稀释血液、疏通血管,否则会有心脏病风险……不少人都曾经听过这样的“科普”。

 

 

 

2019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刊文指出,实际上,医学上没有“血稠”这种病症,所谓“治疗血稠”就是一个噱头,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别再被蒙蔽了。①

“血稠”从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概相当于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血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产生发生血栓的意思。

在临床上,医生不会根据血液黏稠度的数值,去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栓风险,而且这个检查也不能如实反映患者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起到预测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通过注射剂来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更是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出问题。

2. “清宿便,排肠毒”能养生?

“宿便”、“肠毒”,听起来像很专业医学词汇,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清宿便类产品只是抓住消费者求健康的心态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来赚取利益。

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杰在2013年8月22日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说法。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门诊主任医师许润三在2014年1月30日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中医中也没有“宿便”一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于2014年1月30日在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泻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造成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带来肠道癌症隐患。③

所以,所谓的“清宿便,排肠毒”,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不管是在中医上还是西医上都没有科学依据。

3. “酸碱体质”更健康?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关于“酸碱体质”的谣言一直不少。

但是,真相是,“酸碱体质论”骗局被揭穿,这个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 · 欧阳在2018年11月2日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决缴纳1.0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且他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自己编造出来的骗局!

 

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在2018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人体内的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不同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④

王琦强调,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4. “不同食物会相克”?

相信不少人一定听过所谓“食物相克”的组合: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则容易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同吃,否则会中毒……甚至还有所谓的“食物相克表”在网上流传。

 

现在告诉你:“食物相克”的说法,没有理论解释,没有实验证据,没有临床实验积累,这个说法是不存在,不真实,不可靠的!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在2011年8月25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的“相克食物”后确实出现身体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与“食物相克”无关。②

5. “辟谷”能养生?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受消费者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吗?

其实,“辟谷养生”并没有中医的理论基础,也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咏冬在2015年10月15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目前也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辟谷对身体有好处。而且,断食、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使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⑤

因此,上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养生知识”,不过是商家编出来忽悠国人的说法罢了,背后的目的主要是卖保健品、卖书、卖课。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也没有这些说法,千万不要再信了!

本文参考资料:

①2019-07-03健康时报微信《“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

②2011-08-25健康时报《三板斧砍向食物相克论》

③2014-01-30健康时报《别让“宿便”吓着了》

④2018-12-06人民日报 《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现代医学和中医都没有酸碱体质的分法》

⑤2015-10-15健康时报《辟谷真能养生吗?》

本文编辑:王楠

审稿主任:杨小明

猜你想看

特种兵旅游:北京高铁直达42城,21分钟极速畅游!
健身练臀有哪些好处,除了让身材变美,还有利于健康
中国七大特色面条,有你家乡的吗?
买带鱼时,要分清“黑眼”和“黄眼”,差别挺大,弄懂再买不吃亏
盲目给儿童“进补”可能不只是交智商税这么简单
7个问题,带你一文读懂LPR
才知道,老年人考驾照,“D证、F证、C2证”该怎么选?哪个更实用
陈省身:广义相对论和微分几何
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有啥不同?
新买的铁锅别马上使用,教你正确开锅方法,久用不粘锅也不生锈
新手学习钓鱼之调漂技巧
办理贷款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看一看避免白跑
锂的“庐山真面目”首次揭示
这“2样”东西混一起,就是生根剂,生根又壮苗,我养花就用它
朱砂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原理,佩戴禁忌与功效
考A2驾照难不难?看90后小伙的增驾经历
五款主流的“左撇子”腕表!“谁说左撇子没有合适的腕表?”
如何减掉更多的脂肪而不是水分?4种促进减脂的方法
探析美军对未来战争“多域作战”的定义
遇3种特殊情形,职工辞职享有经济补偿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