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Mr.zhuMr.zhu2025-04-14 10:52:03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64

约一众好友

煮一壶清茶,烤几个水果

围炉而坐,边喝茶边聊天

“围炉煮茶”又成了这个冬日里的新宠

然而在惬意的同时

安全隐患也同时存在

一不小心就可能被

“隐形杀手”

一氧化碳中毒给盯上

酿成不良后果

热衷围炉煮茶,她倒在炉边

12月26日中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就接收了一位被救护车急送来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据家属描述,朱女士这几年对“围炉煮茶”情有独钟,在家也添置了设备。当天中午,朱女士和丈夫在家中用炭火“围炉煮茶”,因为气温较低,两人把门窗紧闭。丈夫不久便去书房工作,等工作忙完返回炉边,却发现妻子已昏迷倒地,他赶紧打开门窗通风,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迅速将妻子送至附近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好在送医及时,经过急诊医护人员及时救治,朱女士转危为安。

“短短一周,像朱女士这样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我们共收了11人,有围炉煮茶的,有烧炭取暖的,还有吃火锅烧烤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蔡波医生介绍,在此次寒潮来袭后,一氧化碳中毒也进入到高发期,好在这批患者相对症状都比较轻,还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病例。

一批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 采访对象供图

蔡波医生回忆,有一对母女也是围炉煮茶中毒后一起来院就诊的。母亲41岁,女儿19岁。“来的时候就说自己头晕,犯恶心,也知道自己应该是烧炭中毒了。”好在经过高流量吸氧,两人已无大碍。蔡波医生告诉新民晚报记者,送来救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还有不少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发生了啥情况。“医生,我就在家吃了个火锅,怎么就中毒了呢?”

一氧化碳中毒不易察觉

市民在使用炭火取暖时,如果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大量一氧化碳积聚在室内,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凡属含碳的燃料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以被人察觉,因此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蔡波医生介绍,一旦这个“杀手”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会悄悄地逼走身体里的氧气,让细胞窒息。开始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头痛、眩晕,就像喝了一点点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脸会变得潮红,嘴唇像樱桃一样红,思维变得模糊,甚至可能陷入昏迷、抽搐,直到生命受到威胁。

“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会造成心肌损害和大脑不可逆损伤。氧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蔡波医生介绍,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要尽早就医救治,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若中重度中毒,需采取高压氧治疗,可以防止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及各种并发症。这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抢救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部分病人还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肢体僵硬等迟发性脑病的症状。所以建议一氧化碳中毒不管是重度、中度或轻度,都应尽快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明显降低这些症状的发生率。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除了围炉煮茶、烧炭取暖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外,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驻车关窗吹空调等也是这个“隐形杀手”喜欢光顾的场景。所以建议市民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开车的人也尽量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长时间睡觉。

那么,如何防范这个“杀手”呢?蔡波医生提醒,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环境中,如果感到不适,要立即离开现场。其次,要定期检查家里的燃气设备,确保它们正常运行,不会泄漏一氧化碳。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反应迟钝、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赶紧打开门窗通风,设法将患者搬运到室外通风处,注意保暖,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呕吐物致窒息,并及时拨打120,及早接受高压氧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

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这些常见误区和潜在风险要警惕!

请注意防范!

猜你想看

经济补偿金是经济赔偿金吗?劳动法中“四金”都包括什么?
关于存酒,需要注意些什么?行家:这3点要遵循,否则好酒变差酒
不要驾照!60岁以上老年人不用愁了,这2类电动车能“无证驾驶”
如果没有养老保险,退休应该存多少钱?
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你关心的问题回应来了!
交通事故常见法律问题汇编
mac口红,哪个色号最自然?
少说话多做事,是职场最大的谎言
主动离职,还能否申请失业补助金呢?
打一场离婚官司需要多少钱
“洗车”也能降低油耗?
有人说退休金也分三六九等,差距很大,对此你怎么看呢?
衣服上的火锅味为什么散不掉?
结婚钻戒如何购买?变卖会贬值吗?
美国FBI是什么组织?他们有多大的权力?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的?
遇到不发工资条的公司,怎么办?我劝你看清了再去
“荷尔蒙”旺盛的女性,一般有4个特征,对照一下,你占了几个?
别听销售人员乱吹!车内扬声器越多 音质就真的越好吗?
职工养老保险按300%和60%基数缴纳的人退休金差距多少?
“痔”不在此 这几个好习惯不得痔疮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