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牛应用上新,本地大模型部署再简化!

Mr.zhu Mr.zhu 2025-08-21 20:37:11 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 阅读:8

fnOS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update

周四好呀!各位飞牛玩家们


之前牛牛发布飞牛NAS

本地部署大模型教程

很多朋友体验到了

自己的第一个本地大模型



但是由于需要配置docker

配置N卡环境之类的

对小白用户依然存在一定门槛


看到大家体验大模型的热情

作为主打人性化的飞牛

这不得赶紧安排!

就在刚刚!

应用中心上线Ollama应用

手动安装,内置图形化界面、

N卡运行环境



真正的“幼儿园级别”易用性!


下面牛牛就给大家展示一下

安装方法与运行效果


文章末尾有

开源阿里 QwQ-32b 模型

与Deepseek-671b 满血版对比





喜欢看视频的可以直接点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本攻略全程不含一句代码

即使是5岁的小朋友

也可以在飞牛NAS使用本地模型!

主打一个全民AI!


教程开始



第一步,打开应用中心安装Ollama






第二步,打开Ollama注册开始使用




教程结束


这里开个玩笑

其实到这里,进入页面就可以直接使用1.5b的deepseek模型了


但是接下来,我们要测试的是 QwQ:32b




开始测试QwQ本地部署



QwQ以32b的大小,

直接比肩DeepSeek671b

这让家庭用户

本地部署完整版大模型

成为可能!

20G模型直接下载到本地!




安装完成,开始对比测试



我们先测试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模型非常正经的回答了问题,与deepseek基本一致


但是我们发现4060ti的显存不够,导致完全靠CPU+内存在跑模型,但是结果也还不错


事到如今,我们直接上强度!

我们咨询QwQ一个谜语: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打一个字”

从结果来看,QwQ比较准确的推理出了这个字谜


接下来,我们直接咨询QwQ一个数学逻辑题

“3,10,15,26,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推理难度就大多了,思考的过程花费了非常多时间,但是本地纯靠CPU跑的QwQ与在线的deepseek的处理结果也基本一致。看运算过程,会发现这两个AI的推理能力非常强!都给出了答案。


对于这个结果,牛牛是非常震撼的!


如果观察仔细的朋友可以发现,QwQ在已经得到正确结果之后,依然反复确认有没有其他解法,来完善回答。


--- Deepseek在线671b模型分析过程如下 ---

嗯,我现在遇到了一个数字序列的问题,题目给出的序列是3,10,15,26,然后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我需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序列的规律,然后找到下一个数。首先,我应该先观察这些数字之间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模式,比如加减乘除之类的简单规律,或者是否涉及到某种数列,比如平方、立方之类的。也有可能交替使用不同的规律,或者是某种复合规律。


首先,我先写下给出的数列:3,10,15,26,接下来是?。然后,我可以先计算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差值,看看是否能发现什么线索。比如,10-3=7,15-10=5,26-15=11,那下一个差是多少呢?差值是7,5,11,看起来好像没有明显的规律。不过,可能这些差值本身又构成某种序列,或者和某种运算相关。比如,7,5,11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关联呢?比如说,是否都是质数?因为7是质数,5也是质数,11也是质数,那么可能接下来的差值也是一个质数。但之前的差值分别是7,5,11,那下一个可能的质数应该是多少呢?质数的话,接下来的质数有13,17,19等,不过这个可能需要更多的线索。


不过,这样的差值可能还有其他规律。比如说,7到5是减了2,5到11是加了6,那接下来是否有某种加减交替的规律呢?比如减2,加6,然后减某个数或者加某个数?不过这样的话可能不太容易找到规律。或者,可能这些差值和原数列中的某些位置有关联?


另外,可能原数列的每个数字本身和某种平方数或者立方数有关联。比如说,3的话,可能和2²-1=3有关,10的话可能是3²+1=10,15的话可能是4²-1=15,不过这样的话接下来的数应该是5²+1=26,但原数列中的第四个数已经是26了,那这样的话,这样的规律可能成立吗?


让我仔细看一下:假设第一个数是2²-1=4-1=3,第二个数是3²+1=9+1=10,第三个数是4²-1=16-1=15,第四个数是5²+1=25+1=26,那么按照这个规律的话,第五个数应该是6²-1=36-1=35,对吗?这样下一个数就是35。这样的话,整个数列就是交替使用平方减1和平方加1的规律,即交替的奇偶位置吗?比如第1项是2²-1,第2项是3²+1,第3项是4²-1,第4项是5²+1,第5项就是6²-1,也就是35。这样的话,这个规律可能成立,对吗?


不过我需要再仔细确认一下,原数列给出的前四个数是否符合这个规律。第一个数,3=2²-1,第二个数,10=3²+1,第三个数,15=4²-1,第四个数,26=5²+1,是的,这样看来确实符合这个规律。那么按照这个规律的话,第五个数应该是6²-1=35,第六个数则是7²+1=50,以此类推。所以题目问的是下一个数字,也就是第五个数,应该是35。那这样的话,答案应该是35吗?


不过,让我再考虑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避免出现疏漏。比如,是否存在其他的规律,比如每个数之间的乘法和加法结合的方式,或者其他数学运算?


比如,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10,或许可以看作3×3 +1=10?不过3×3=9+1=10,对吗?第三个数是10,接下来的15,是否可以用10+5=15,然后15×2 -4=26,这样的话,这样的规律可能不太明显,或者需要更多的步骤。或者考虑是否存在某种递推公式,比如每个数等于前面某个数加上或乘以某个数。


或者,考虑每个数是否和质数有关联。原数列中的数:3,10,15,26。3是质数,10不是,15不是,26也不是,可能不太相关。或者,原数列中的每个数是否都是某个质数加减某个数得到的?


不过,之前的平方交替加减的规律看起来更直接,而且符合给出的数。所以可能这个规律是对的。那下一个数就是35。


不过,为了确认,我可以再检查一遍:


第1项:2² -1 =4-1=3,正确。


第2项:3² +1=9+1=10,正确。


第3项:4² -1=16-1=15,正确。


第4项:5² +1=25+1=26,正确。


那么第5项应该是6² -1=36-1=35,对吧?


因此,按照这个规律,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5。


不过,我还要再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比如,是否每个数都是相邻两个质数的某种运算结果?比如:


3是质数,接下来的质数是5,7,11,13,17,19,23,29等。


比如,3和5,可能3+5=8,但第二个数是10,所以可能不太对。或者3×2+4=10?然后5×3+0=15?这样可能规律不够明显。


或者,观察原数列中的每个数是否由不同的方式生成。例如,3=2²-1,10=3²+1,15=3×5,26=5²+1,是否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律?不过这样的话,可能第三项的15不符合之前的平方规律,但如果第三项是4²-1=15,这样又符合了,所以可能这个规律还是成立的。


另一个思路是,原数列中的每个数是否等于n² + (-1)^n,其中n从2开始。例如:


当n=2时,2² + (-1)^2=4+1=5,不对,原数列第一个数是3,所以可能不是这样。


或者,n从1开始的话,n=1时,1² + (-1)^1=1-1=0,也不对。可能需要调整起始值。


或者,每个数对应的是n²加上或者减去某个数,但这里的n可能不是连续的。比如,第一个数是2²-1,第二个数是3²+1,第三个数是4²-1,第四个数是5²+1,所以n从2开始,每次加1,然后交替进行减1和加1的操作,对吗?


是的,这样的话,第n项是(n+1)² ±1,交替减1和加1。也就是说,当n为奇数项的时候是减1,偶数项的时候是加1吗?或者可能交替的方式不同?


不过原数列的项数排列是:


项数1:3=2²-1,


项数2:10=3²+1,


项数3:15=4²-1,


项数4:26=5²+1,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项数对应的n是从2开始,第1项是2的平方减1,第2项是3的平方加1,第3项是4的平方减1,第4项是5的平方加1,以此类推。因此,每一项对应的基数是2,3,4,5,...,也就是项数+1,然后对于奇数项(第1、3、5项)进行平方减1,而偶数项(第2、4项)进行平方加1。所以,第5项应该是6的平方减1,也就是36-1=35。


所以这个规律是正确的,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5。


不过,让我再验证一下是否有其他可能性,例如另一种不同的模式。


比如,原数列中的每个数是否等于前一个数加上某个递增的数?比如:


从3到10,差7;


10到15,差5;


15到26,差11;


那么下一个差可能是多少呢?这里差分别是7,5,11。看起来这些数都是质数,不过顺序上有没有什么规律?比如,7,5,11,接下来可能是下一个质数,也就是13?或者可能有什么交替的方式?


比如,7到5是减2,5到11是加6,接下来可能减2,得到9,或者加6得到17?不过这样的话,规律可能不明显。或者,是否存在某种交替的加减方式,比如减2,加6,减某个数,加某个数?但是这样的话,可能难以确定下一个差值。


不过原数列的差值如果按照质数排列的话,7,5,11,接下来的质数应该是13,这样下一个数就是26+13=39,但这样的话,是否符合某种其他规律呢?


不过根据之前的平方规律,得到的是35,而如果根据差值可能是质数的话,得到的是39,这时候就需要看哪种规律更合理。或者,是否存在另一个更合理的规律?


比如,每个数是否等于某个质数的两倍加减某个数?


比如,3是质数3,但3×2=6,不过没有明显的关系;


10可能是质数5的两倍,即5×2=10;


15是质数5的三倍,或者质数3的5倍;


26可能是质数13的两倍;


这样的话,原数列可能是由不同的质数运算构成的,但这样的规律可能不够统一,所以可能性较低。


或者,每个数都是某个数的平方加减另一个数,例如:


3=1²+2,


10=3²+1,


15=3²+6,


26=5²+1,


这样的话,规律可能也不太明显,不过相比之前的平方交替加减1的规律,可能不够直观。


因此,之前的那个平方交替加减1的规律看起来更合理,且给出的答案35也符合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例如观察每个数是否与某种递推关系有关联。例如,是否存在递推公式,如a(n) = a(n-2) +某种关系?


比如,第三项15,是否等于第一项3加上第二项10再加上某个数?例如,3+10=13,15-13=2,那么可能加2;


第四项26,是否等于第二项10加上第三项15再加上某个数?10+15=25,26-25=1,加1;


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下一个数等于第三项15加上第四项26再加上某个数?比如,前面加的是2,然后1,那么下一个可能加0,或者其他什么?这样的话,15+26=41,加0的话得到41,或者可能递减的规律,比如加2,加1,接下来加0或者减1,这样得到41或者40,不过这样的规律似乎比较牵强,而且与之前的平方规律不符。


所以这样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能还是之前的平方交替加减1的规律更可靠。


另外,也可以检查这个数列中的每个数是否与某种已知数列相关,例如,每个数都是两个连续质数的和或者差:


3可以是2+1,但1不是质数;


10=5+5,或者7+3;


15=13+2;


26=23+3;


不过这些组合看起来没有明显的规律,所以可能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合理的规律是每个项对应的数为(n+1)²,然后交替减1和加1,其中n为项数,从1开始。即:


当n为奇数时,项数为(n+1)² -1;


当n为偶数时,项数为(n+1)² +1;


不过,实际检验的话:


对于n=1(奇数),(1+1+1)² -1?不对,刚才的分析可能有点问题。让我们再仔细看一下:


原数列的第1项是3,对应的是2²-1=3,即基数为2;


第2项是10,对应的是3²+1=10;


第3项是15,对应的是4²-1=15;


第4项是26,对应的是5²+1=26;


因此,可以看到,第n项对应的基数是n+1,即对于第n项,基数是n+1,当n为奇数时,基数的平方减1;当n为偶数时,基数的平方加1。


不过,这里的基数其实是n+1,对吗?比如:


n=1,基数是2;


n=2,基数是3;


n=3,基数是4;


n=4,基数是5;


所以,规律可以表达为:


当n为奇数时,第n项为(n+1)² -1;


当n为偶数时,第n项为(n+1)² +1;


或者,也可以说是对于每一个n,基数为n+1,然后根据n的奇偶性决定加减1。即,如果n是奇数,则基数平方减1;如果n是偶数,基数平方加1。


这样的话,第5项,即n=5,是奇数,所以基数是5+1=6,平方减1得36-1=35。


这样确实符合之前的数列,所以下一个数字是35。


因此,我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35,即用\boxed{35}表示。


**答案**

3535

首先,我们观察给出的数列:3,10,15,26,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我们需要找出其中的规律。

计算相邻数字的差值:

10 - 3 = 7

15 - 10 = 5

26 - 15 = 11
这些差值(7,5,11)都是质数,但接下来的质数难以确定,因此转向其他可能性。

平方数规律:

第1项:3 = 2² - 1

第2项:10 = 3² + 1

第3项:15 = 4² - 1

第4项:26 = 5² + 1
这里可以看出,每一项对应的基数为n+1(n为项数),并且交替进行平方减1和平方加1的操作。

验证规律:

第5项(n=5)对应的基数为5+1=6,由于n为奇数,应用平方减1的规律:

6² - 1 = 36 - 1 = 35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下一个数字为35。


向下滑动查看



--- QwQ本地32b模型分析过程如下 ---

嗯,好的,我现在要解决这个数列题:3,10,15,26,下一个数字是多少。首先我得仔细看一下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可能的话找出规律。

先写下已知的数列:3, 10, 15, 26。接下来需要找第五个数字。那我要看看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是多少,或者有没有其他模式,比如乘法、平方之类的。

首先计算每两项之间的差:

第二项减第一项:10 - 3 = 7;

第三项减第二项:15 - 10 = 5;

第四项减第三项:26 - 15 = 11。

这样得到的差是7, 5, 11。看起来这些差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简单规律,比如等差或者等比之类的。所以可能得考虑其他方法。

另一个常见的思路可能是每个数和它位置的关系,即第n项的位置是否与某种运算有关。例如,第一项对应n=1,第二项n=2等等。让我试一下:

假设第n项为a(n),那么:

a(1)=3,

a(2)=10,

a(3)=15,

a(4)=26。

现在试着找一个关于n的表达式。比如可能涉及到平方或者立方,或者其他函数形式?

例如,看看每个数是否接近某个平方数附近的数字:

比如:第一项3:比2²=4小1;第二项10:接近3²=9加1;第三项15:接近4²=16减1;第四项26:接近5²=25加1?

不过这里可能不太明显,或者需要更精确的分析。

或者另一种方式是看每个数是否可以拆解为n和平方或其他运算组合:

比如:试想3可能是某个式子的结果。例如:假设a(n) = n² + 2ⁿ?试试看:

当n=1时,1²+2^1=1+2=3,符合;n=2:4 +4=8≠10,不对。

那可能不是这个公式。或者是否是另一种组合?

比如,或许交替加减某些项?

或者考虑每个数与位置的乘积加上某个数:

不过可能这样比较复杂,再试试其他方法。

另一个思路是观察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的变化:之前的差是7、5、11,这三个差之间是否有规律?比如它们的差是-2和+6,这似乎也不明显。或者是不是每个差都是前一项差加上某个数?

比如第二个差比第一个少了2(7到5),第三个比第二个多了6(5到11)。可能不是等差。

那或许要考虑其他方式,例如每个项是否与n的平方或立方有关:

再试一次,看看各个项和n²的关系:

对于第n项:当n=1:3 vs 1²=1 → 差2;n=2:10 vs4 → 差6;n=3:15 vs9 →差6;n=4:26 vs16→差10;

这样看来,每个数比对应平方大一些。比如:a(n)=n² + ?

对于第一个项:1+2=3,第二个:4+6=10,第三个:9+6=15,第四个:16+10=26,

这时候观察加上的数值是2,6,6,10。看起来可能不太规律,不过或许可以拆解为不同的方式?

或者可能每个项等于n²加上某个交替的数列?比如:

第二个项加了6,第三个也加了6,第四个加了10,这似乎没有明显的模式。

或者另一个思路:看看这些数字是否与质数有关?3是质数,10不是,15也不是,26也不是。可能不太相关。

或许考虑每个项的差之间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之前的差为7、5、11,那么第三个差比第二个多了6(从5到11),而第一个到第二个差减少了2。这似乎也不太有规律。

或者,是否是某个数列交替加减?

比如,前几个差分别是+7, +5, +11,可能接下来的差会有什么模式?假设下一个差是某个数,那要看如何得到这个差。例如:

如果考虑这些差本身是否有某种规律:

7, 5, 11 → 差的变化:-2(从7到5),然后+6(从5到11)。也许下一次的差变化会是+?比如,前两次差的变化是-2和+6,可能接下来是另一个数值?

或者这可能是一个交替模式,但不太明显。

或者考虑每个项是否与n有关联的某种运算:

例如,对于n=1: 3 = 2^1 +1;n=2:10=2^3 + 2;n=3:15=2^4 - 1;n=4:26=2^5 - (?) 这样可能不太对。

或者另一个角度,比如每个项是前一个项加上某个递增的数:

例如:3到10差7,10到15差5(减少了2),15到26差11(增加了6)。这似乎没有明显的规律。所以可能不是简单的加减交替。

或许要考虑其他数学关系,比如乘积或者指数?

另一个可能是每个项是某个数的平方加上立方或者其他组合:

例如:n=1:3 = 1^3 +2;n=2:10=2^3+2;n=3:15=3^3 -12;不太对。

或者,或许考虑质因数分解?

比如:3是质数,10=2×5,15=3×5,26=2×13,

可能看不出明显规律。不过注意到每个项的组成中是否有公共因子?但似乎没有明显的共同因数。

另一个思路:试着看这些数字是否与某种递推公式有关,比如a(n)=a(n-1)+某个函数:

例如,假设从第三项开始,每项是前两项相加减去什么?

比如:第三个项15=3+10 +2? 但这样可能不对。或者10+5(差值)得到15,然后15+11=26。

不过还是回到之前的差数问题。

或者考虑每个项与n有关的平方和立方相加?

比如:a(n)=n² + (n+1)^3 ?

试试看:

当n=1:1^2 + 2^3 =1+8=9≠3,不行。那可能不是这样。

另一个想法是,或许这个数列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但前三项3,10,15的话,下一个应该是25(如果加前两项),而实际第四项是26,接近但不完全对。也许加上某个调整?

或者每个项等于n的平方加上另一个序列:

比如:a(n)=n² + b(n),其中b(n)可能是另一个数列。

那么对于各n值:当n=1:3 =1 + 2 → b(1)=2;n=2:10=4+6 →b(2)=6;n=3:15=9+6→b(3)=6;n=4:26=16+10 →b(4)=10;

现在看b(n)的序列是:2,6,6,10。这看起来可能有什么规律吗?

比如,从第一个到第二个增加了4(2→6),然后保持不变到第三个还是6,接着到第四个又增加了4?那接下来第五个可能是10+4=14?或者有其他模式?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b(5)=14,这样a(5)=5² +14 =25+14=39。所以答案可能是39?

不过这个假设是否合理呢?或者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规律?

另一个可能:看看每个项与n的关系:

比如:3 = 1×3;10=2×5;15=3×5;26=4×6.5; 这似乎不太对。

或者,每个数是某个数的平方加减某个数值:

例如:当n=1: 3 =2² -1;当n=2:10=3² +1;n=3:15=4² -1;n=4:26=5² +1;

这样看来,可能规律是a(n) = (n+1)^2 + (-1)^{n} ?

检查一下:

当n=1时:(1+1)^2 + (-1)^1 = 4 -1 =3,对;n=2:(2+1)^2 + (-1)^2 =9+1=10,对;n=3:(3+1)^2 + (-1)^3=16-1=15,对;n=4:(4+1)^2 + (-1)^4=25+1=26,正确!

哦!这样看来这个规律是成立的。那接下来第五项就是当n=5时:a(5) = (5+1)^2 + (-1)^5 = 36 -1 =35?

但这样的话,答案应该是35?不过刚才用另一个假设得到的是39。

这里需要仔细检查:

如果公式是 a(n)=(n+1)^2 + (-1)^n ?

那对于每个n来说:当n=1: (2)^2 + (-1) =4-1=3;n=2:(3)^2 + (+1)=9+1=10;n=3:(4)^2 +(-1)=16-1=15;n=4:(5)^2 +(+1)=25+1=26;

是的,确实符合。那么对于第五项,即n=5:a(5)=(6)^2 + (-1)^5 =36 -1=35。

那这个可能是正确的规律?

不过我之前用另一个假设得到的是39,但这里更简单且符合所有已知项。

所以这时候答案应该是35吗?

或者是否有其他可能的模式?

比如,检查是否是交替加减:

前四项对应的公式确实如此,那么第五项应为n=5时:6² -1 =35。因此正确的话,答案就是35。

但让我再考虑其他可能性,是否存在另一种规律导致不同的结果?

另一个思路,可能每个项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变种:

比如:F(4)=3,F(7)=13, 不对。或者不是斐波那契。

或者看每项之间的差值:从3到10是+7;10→15是+5;15→26是+11.

这些差值分别是7、5、11。这可能有什么规律?

比如,7, 5, 11:奇数,但无明显递增或交替的模式。

也许它们的差的变化是-2和+6?即从7到5是-2,然后到11是+6. 如果接下来的差可能是 -2或者 +... 不确定。如果继续这个模式的话,可能下一个差是+ (某个数) ?

比如,假设差值交替减去2, 加上 6? 然后下一次变化可能是再-2?

例如:

7(初始差)

5=7-2,

11=5+6,

接下来的差可能是11 -2 =9?

这样第五项为26 +9=35,同样得到35。

或者另一种方式:奇数的交替变化?

但不管怎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35。那可能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不过之前我用另一个假设(b(n)序列)得到的是39,但那个假设基于n²加上b(n),其中b(n)=2,6,6,10.

如果按照该模式继续:

对于第五项的b(5), 前面的b序列是 2,6,6,10. 这可能有什么规律?

从2到6增加了4;

然后保持不变到第三个元素还是6,接着增加4到10。 所以每两个步骤增加4?或者每隔一项加4?

如果是的话:

第一个到第二个:+4(得到6)

第三个到第四个:+4(得到10)

那么第五项可能是从第四的b(4)=10基础上再加4? 因为隔了一项,所以是10→14,这样a(5)=25+14=39.

但这样的话,两种不同的模式导致不同结果。这时需要确认哪个更合理。

回到第一个发现的规律:每个项等于(n+1)^2加上 (-1)^n。

这个公式完美匹配已知数据:

n=1到4都符合,所以这应该是正确的。因此第五项是35。

可能我之前的第二种假设(b(n)) 是不太好的,因为其模式不够明显,而第一个是更直接的公式。

所以最终答案应为35?

但让我再检查一遍:

对于n=5,

a(5) = (5+1)^2 + (-1)^5 = 6^2 -1 =36-1=35.

对的。因此这个规律成立,那么答案是35。


根据给出的数字序列 3, 10, 15, 26,可以观察到以下规律:

每个数对应公式为:

n2±1n2±1,其中 nn 是项的位置(从2开始递增),并且符号交替变化。具体如下:

第1项:22−1=322−1=3

第2项:32+1=1032+1=10

第3项:42−1=1542−1=15

第4项:52+1=2652+1=26

因此,下一项(第5项)应为 62−1=3562−1=35。

答案:

下一个数字是 35。


向下滑动查看




不严谨对比总结

后续我们又对比了一些其他问题,两个模型的推理过程。


整体来看,QwQ这个模型的推理能力确实比肩R1,分析的过程已经超过了很多傻瓜模型,但是对个人设备的性能要求还是有点门槛,性能不够的设备回答速度会比较慢。


本地性能不够的情况下,单个问题的回答时间非常长,可能需要3-1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回答。但是从推理的过程的完整性来看,潜力非常大。


最后,短短一个月时间,模型从大模型万亿级别,降到671b,又优化到32b,按照这个发展的速度,或许未来大家每个人的飞牛NAS上都会有自己的私人模型。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NAS除了作为媒体、存储中心之外,也会成为家庭的知识中心,人人拥有贾维斯的时代或许不会远了。


对本地大模型部署感兴趣的朋友赶紧 去飞牛应用中心,搜索Ollama体验吧!


\ | /

各大平台已入驻,欢迎关注!

关注视频号

抖音(新账号)

快手号关注

关注小红书

B站

公众号关注

END

猜你想看

全球十大最贵香水,有钱人也望而却步
原来倒车影像是这么看的!知道晚了
闻名中国的“10碗面”,吃过5种算是“面霸”,你吃过几种呢?
贪污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什么是“终身有效”驾驶证?怎样才能拿到手?听听内行人怎么说
初学者们最好的威士忌入门指南
吃完火锅,衣服上味道太重?一招解决更多小技巧等你解锁
天渐冷:如何应对汽车玻璃结冰?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怎么用?一起来get用药知识
面试题:如何设计一个消息队列?
夫妻离婚,一方名下的住房公积金分不分
哪些茶叶适合长期保存?如何保存才能让茶叶更好喝?
三月国内最佳旅游打卡地,有你的目的吗?
为什么有些女生自带体香?打卡这6个小习惯,你也能散发迷人香气
铂金和白金的区别是什么?
液晶电视选购指南,买电视看准这几个点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若干法律要点和操作指引
扒一扒《三十而已》里面贵妇的包包
婚戒价格干货知识你了解多少?教你高性价比买婚戒
四车道高速公路,分车道限速解读,新手到底应该走哪条车道?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