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时,很多老司机全程S挡,而不用D挡,两种模式的差距很明显

Mr.zhuMr.zhu2025-04-22 09:16:18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185

开了十几年车,跑高速时,一直都是使用D挡,自从有一次用S挡跑了几百公里后,发现两种挡位之间的差距很明显,S挡开起来是真的“很爽”,听我一句,如果是小排量的自动挡车型,跑高速时,不妨使用S挡,可能你再也不喜欢用D挡了。

一、同样都是前进挡,S挡与D挡逻辑完全同。

一般家用车主要有P挡:停车挡,R:倒车档,N挡:空挡,D挡:行驶挡,S挡:运动挡,如果是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车型,比如上汽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别克等多款车均是M挡,另外有的CVT变速箱则有L挡,即低速档。

这7种挡位是目前家用车比较常见的类型,其中P、R、D挡是日常驾驶中比较常用的,有自动驻车功能的车辆,可能N挡只有拖车时才会用到,对于S挡,虽然都知道有这个挡位,但大部分车主开了几年车,也不会用一次。

有的车主对S挡还存在误解,可能会认为S挡相当于手动挡,长期使用可能对离合器等部件有磨损,油耗也比较高,如果这样认为,那就白白浪费优秀的S挡了。

D挡行驶时,默认属于标准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模式,行车电脑根据车辆转速、车速等实时信息,自动进行升挡或者降档,我们只需掌握好油门的大小即可。

D挡模式下,毕竟是电脑系统自动控制,升挡或者降挡都很积极,大多数车型在1300转以上就会开始升挡,每个挡位升降都是系统预设好的,绝不会拖沓。

而S挡的逻辑则是延迟升挡,只有当发动机转速达到较大值时才会自动升挡,比如说,原版使用D挡,可能在1500转就从1挡升到2挡,但使用S挡,可能转速要到1800转才升挡。

二、驾驶感受有明显区别。

D挡跑高速,超车时需要提前留出足够的余量,如果是小排量自然吸气车型,提速相对较慢,当前车车速在110以上,这时候想要超车会显得较为吃力,油门踩下去,速度却总是慢半拍。

如果开涡轮增压车型,有时候急加速超车,驱动轮很容易"打滑”,甚至出现轻微侧滑。另外,有的车型方向盘阻尼调校偏向舒适性,D挡模式下,车速较快时,会明显感觉方向盘不够稳。

而如果使用S挡跑高速,方向盘阻尼感较为明显,开起来感觉比D挡稳而准,最新的的是S挡动力响应较快,随踩随到,超车更有自信。

三、S挡适合哪些场景?

1、高速路上急加速、超车。

高速路上,当车速超过100千米/小时以上,此时超车一定要“稳、准、快”,挂入S挡,依靠降挡,拉高转速来储备动力,可以获得更好地提速,超车会更加干脆利落。

比如说,从匝道汇入主道时,提前挂入S挡,这样汇入主道后,很快就可以将车速提升,不至于出现追尾的危险。

再比如,两车道的高速路,前方、后方、左后侧均有大货车,这时候提前挂入S挡,比D挡超车更丝滑,超车完全没有压力。

有时候,自己在左侧快车道,右侧的大货车不打转向灯,突然变道进入快车道,刹车已然来不及,但如果此时加速是可以安全超过大货车的,这种关键时刻,S挡就显得非常新的了。

2、爬陡坡,坡道起步,下陡坡路段。

有的路段坡度偏大,提前挂入S挡,发动机转速提高,很容易达到发动机的峰值扭矩,动力充沛,爬坡就会变得更轻松。

在长下坡路段,很多车型并没有陡坡缓降的功能,长时间使用D挡,车速会越来越快,需要加大踩刹车的力度,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刹车过热,也会加剧刹车磨损。这时候使用S挡,相当于降挡,利用发动机制动,同时加上刹车辅助会更加安全。

3、对清除发动机积碳有一定作用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市区周边用车,道路拥堵,走走停停,怠速或者低速状态,发动机积碳也会越来越多,情况严重一点,可能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够充分,车辆抖动,动力下降、影响三元催化器寿命等。

为了清除积碳,以往有的老司机会说,隔一段时间跑高速,拉高发动机转速,对清除积碳有一定作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需要看车辆具体情况。

猜你想看

冬季车辆易发的“小毛病”
《繁花》王家卫镜头下的美女,辛芷蕾仅排第三,第一名几乎没化妆
中国最美的滨海公路,你去过几个?
技嘉AERO 17 HDR XB设计师笔记本Blender性能测试:让3D动画制作的光影飞舞
微信聊天记录、图片作为证据,建议先进行保全公证
发动机10万公里就大修?保养好这3个金属零件,省下万元维修费
发动机舱灰尘很多,用水冲洗可以吗?看老司机怎么说
逆水寒手游血河毕业装备推荐 逆水寒手游血河毕业装备一览
普通人养一台家用车,到底需要多少年费?咱们详细算一下
长假过后上班犯困,全赖睡眠不足?
智能电视黑屏常见解决办法!
新冠病毒EG.5变异株是什么?流行情况如何?国家疾控局回应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拍照取证?
和CarLife相比,CarPlay哪里好用?
steamdeck网络感叹号怎么解决?解决方法戳这
喝完一瓶啤酒,多久才能开车?
写字难看是手不行还是脑子没跟上?多年的疑惑终于弄明白了
小排量也能发出大动力——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解析
简历9大禁忌 千万别犯
借车出事故,驾驶人和两个“车主”谁担责?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