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迫近40度的高温和强烈的光线,汽车会被“烤坏”吗?

Mr.zhuMr.zhu2025-04-30 19:32:30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18

真的很热,今天的气温又快到40度(摄氏度/℃)喽。

在这种高温天气中人都会有些蒙蒙的,如果在户外工作很容易晒伤或中暑,所以户外工作的时间也都有了调整;那么汽车是否会受到高温的影响,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有没有特别的注意事项呢?

我们不带货,所以请放心,下面没有任何“植入”,关于发布的广告我们从来都是不加以掩饰的(会加上“广而告之”的说明)。

咱们从三个角度来解读:

  1. 燃油车长途驾驶的散热问题
  2.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
  3. 车辆老化问题

面对如此高的温度,燃油车跑长途的时候要不要每隔一两百公里停下来让发动机歇一歇,或者打开引擎盖散散热?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受到这样的问题,这里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要保证发动机的防冻冷却液不缺,即便在夏季也能让车辆连续行驶数千公里而不会高温!

当然交通法规是不允许这么用车的,因为连续驾车时间超过4个小时就必须停车休息,休息的时长不得低于20分钟;这是预防疲劳驾驶的规定,但您也可以怠速不熄火啊。其实燃油车的发动机在装车之前会进行严格的台架测试,发动机要按照额定功率的转速,以及额定功率的75%、50%、25%的不同标准各自进行数百小时的连续运行测试。

 

 

额定功率对应的是超高转速,连续运行数百小时也没有问题;正常驾驶车辆在高速通勤的时候,发动机的转速其实很低,一般都只是两三千转而已,有些甚至不足2000转。

所以发动机虽然在长时间运行,但是“负荷”确实不大。

而且发动机最理想的散热状态就是在行驶中,因为只有行驶中才能让大量的空气快速地涌入发动机舱里,从而给发动机的散热器(水箱)持续有效地降温;所以才会有配备两名司机的卡车能以“换人不停车”的方式避免疲劳驾驶,实现每天行驶超1000公里哦。

 

 

夏季对于防冻冷却液的余量要注意检查,打开发动机舱,找到下图所示的水壶(学名为膨胀壶);防冻冷却液的刻度不能低于下线,否则在行驶中可能会让水冷系统进气,气阻很容造成发动机高温。

 

 

冷却液要维持在上下线中间偏上的位置,如果只有一条刻度线的话,在刻度线偏上一点点即可。

 

 


高温会让新能源汽车“自燃”吗?

不会。

只要车辆的动力电池组或控制系统的设计没有缺陷,或者在用车过程中没有撞击到电池组或其他相关硬件,那么车辆即便在烈日之下充电也不会自燃。

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有冷却系统,在充电的时候,控制单元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电池组的温度;而且充电桩和车辆是有“协议”的,如果电池组或具体电芯的温度异常,充电功率会下降(充电速度变慢),控制系统会通过防冻冷却液配合散热器给电池组快速降温。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千万辆,这些车在夏季都是要正常使用的,如果在高温季节里不能正常充电的话,您想一想这些用户还不得炸锅啊……所以新能源汽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其高标准的智能温控系统保证了车辆的稳定性。

但反之,如果车辆出现过碰撞的话,不要给自己的用车安全埋下隐患,要及时检修车辆才可以;包括燃油动力汽车也要注意,其实燃油车的自燃率很高,比新能源汽车高,自燃的原因主要是燃油或机油泄露以及电路老化,老旧车辆在高温季节也要注意定期检测。

 

 


高温是否会加速车辆老化,是否会导致中控台或座椅损坏?

准确答案:高温会加速车漆、内饰件和橡胶件的老化,这是无法避免的。

光线中的紫外线会对漆面系统的清漆和色漆产生破坏,清漆层会逐渐从透明变成淡黄色,色漆层也会逐渐变淡;所以老旧汽车一眼就能看出来,即便用抛光的方式把变色的清漆打磨掉,但内层的色漆老化是无解的。

关于漆面老化没有什么好办法,停车的时候尽量庇荫即可。

橡胶件的老化主要是轮胎、雨刮器和车门密封条的老化,这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去避免的,还是要注意停车环境。

 

 

内饰部分的老化速度会很慢,因为中控台和车门基本都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座椅多为人造皮革或真皮材料;这些材料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到高温和紫外线的影响,毕竟四周都是车窗,而且这些材料也都是非易燃材料,只要车内不放置其他易燃物就不用担心。

 

 

夏季用车需要注意的是“黑色内饰”,黑内饰吸热能力强,在阳光暴晒之下的温度能超过六十摄氏度,甚至更高;一般的低温烫伤起步标准就是60℃,如果直接坐上烫烫的座椅且强忍着的话,对于身体肯定是不好的。

夏季用车建议提前开启空调给车内空气和内饰件(包括座椅)降温,有远程控制功能的车辆可以通过车辆App操作,反之,普通的“功能车”就只有手动操作喽。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猜你想看

夏天到了,到底该喝啤酒还是白酒?原来区别很大,弄懂再喝益处多
背调六大错误千万别犯!不然到手的offer也飞了!
考驾照的你看过来,驾驶考试 “两减一增” 是什么?
家里退休老人去世了,按照规定有5笔钱可领,看完记得转告家人
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
一分钟教你对症挂号!有了这张表看病再也不怕挂错号了
眼镜要买防蓝光的吗?终于有答案了
2023版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上班,请记住以下这几点!
汽车机油使用的注意事项
七夕送男朋友礼物精选
玻璃茶具与金属茶具的妙处
法律、法规、标准中的“必须、应当、宜、可”的涵义和区别
应届生面试攻略丨如何做英文自我介绍
杭州美食大盘点:这五种经典特色美食太好吃了,你尝试过几种?
驾照迎来“终身免检”?交警:申请条件、流程、费用告诉你
每晚练习睡前瑜伽,缓解腰酸疼痛,解除压力,让睡眠更好
天气冷了,电动车续航下降40%,试试5个方法恢复,让续航跑更远
国家广电总局: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
牛肉不同部位区别,美食口感自然不同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