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Mr.zhuMr.zhu2025-05-22 15:46:47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8

 

作者 | 硬核云顶宫

责编 | 王晓曼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2019年英特尔发布财报后,其股价一度暴跌逾8%。当时有分析师预测,英特尔虽然在2018年表现不佳,但以边缘计算为切口积极加入AI战局,或许会成为未来提振股价的爆发点,仅仅时隔一年,这个预言就成真了,随着最新年报出炉,直接使英特尔股价达到近二十年的最高点,这是今年各大科技股狂欢式上涨的一个侧面写照。

我国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颇为亮眼,7月9日,阿里巴巴股价一度涨幅10%报262港元,使得阿里成为我国第一家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公司;美团股价同样大涨,市值突破千亿美金。

全球科技股大涨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今年第一季度各个资本市场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有11家,到了六月末这个数字增加到14家。千亿美元俱乐部的新贵全部来自互联网行业,美团、京东与拼多多,在最近一年最高涨幅分别高达226.6%、148.5%和414.6%。股价变化反映了投资者看好科技公司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资本的狂欢,近日蚂蚁集团官宣上市计划,按当下蚂蚁的估值和员工持股的比例来估算,这次IPO大概会有五千亿人民币的市值归员工所有,这意味着,阿里及蚂蚁员工可能将诞生5000个千万富翁,500个亿万富翁。很多人把蚂蚁的上市比喻成为”程序员的翻身仗“。

这样的狂欢景像,不禁让笔者想起20年前的网络泡沫破裂时刻,寒冬离我们是否遥远?

梦回2000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2000年,当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048点。世界为互联网科技革命疯狂,当时世界最大银行花旗的市值,还不到微软的1/3。不过好景不长。纳斯达克指数只是在5000点上稍作停留,泡沫即宣告破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纳斯达克指数狂泻66%,下跌到2000点以下。

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在当下,同样的科技牛市,同样的科技股超预期的涨幅,似曾相识。科技股的疯狂让专家一度表示出担忧,科技股价已经处于近20年来最高水平,我们需保持谨慎。

目前科技股的与经济大势的背离让“科技泡沫”再一次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任何一个新技术在刚刚问世时会出现投资超前的倾向,这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不过问题是泡沫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正方观点,科技泡沫“正在路上”?

当我们回头看上一次“科技泡沫”在破裂前,那是因互联网而集体起飞的时代——当时的网络于大众,一如今天5G和AI于市场,刺激和欲望同在。

20年前的互联网万众瞩目,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行业获得了远超其实际价值的投资额。在1997年至2000年,一些没有商业模式、甚至没有盈利方案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疯狂的投机狂潮”。疯狂无法持续,互联网泡沫迅速膨胀破裂,大量初代互联网公司一夜倒闭。

当时的情况和目前何其的相似,因此经济学观察家会把目前的5G、芯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就不足为奇。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2000年,只要提及“互联网”,不管公司是否真的有收益,股价都会上涨。而如今共享单车、O2O、P2P等概念的炒作,和当时的互联网泡沫的产生逻辑没有什么差别。

反方观点,产业主导新兴科技,谈“泡沫”为时过早

笔者认为将网络泡沫与目前的新兴科技相提并论,并不合适。2018年底,《连线》记者采访神经网络之父杰夫·辛顿时,曾问道:“一些学者警告说,当前的炒作可能会进入‘人工智能的寒冬’,就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当时由于进展没有达到预期,投向AI的兴趣和资金都枯竭了。”

不过辛顿的回答是:“不,不会有人工智能的寒冬,因为AI驱动着你的手机。在过去的人工智能寒冬,AI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它已经是了。”他认为,在神经网络的潜力被挖掘殆尽后,深度学习浪潮有可能归于平静,但是AI不会有寒冬了。

可以看到,今天的新兴技术正处于全面走向“产业化”的状态,它们的发展开始逐渐由产业主导。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三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使得新兴技术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如果说在20年前互联网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很多热门的网络公司通过股市来大幅圈钱,哪怕它从未盈利过,但今非昔比,在新兴科技的时代,被认为有前途的科技公司,显然不能再妄图依靠资本的“燃烧率”来续命,而需要更聚焦于“产业”与“场景”。

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从本质上看,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为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行业的多个领域,如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

基于上述特点,新兴科技不仅对相关行业发展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使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受益。随着工业物联网建设不断推进,工业企业内部也将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改造,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将实现大幅提升。可见,与20年前的挥霍无度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相比,这一次以新兴科技为生产力要素的公司,是真正有收益、有价值的公司。

退一步讲,互联网也好,新兴科技也罢,本质上它们是科学技术,技术和工具本身其实并不存在“泡沫”的概念。泡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脱离了实体经济。

在20年前,由于没有大规模实体行业的支撑,互联网的价值基础还是不够牢固的,泡沫一旦形成就容易破裂。未来的各行各业将与5G、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市场和产业发展对高科技将持续产生强劲的需求,现在提“泡沫论”显然并不恰当。

科技前行,仍需谨慎

在“新兴科技”时代,核心技术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关键, 5G、芯片、人工智能等强大的产业赋能特性与经济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体验、加快行业技术创新,从而引发整个商业世界的变革。

但不意味“泡沫”和“寒冬”永远不来。科技行业长期是一个经常“被泡沫“的行业。回顾我们今天使用的技术产品,基本上都经历过泡沫阶段:从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到电商、网游,再到 VR、共享单车,莫不如此。

事实上,任何新兴的行业都会有泡沫。高科技行业适度的泡沫有助于驱动资本的热情,助推科技产业更好地发展,因为在汇集泡沫的过程中,将同步汇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会让更多的优质人才向高科技领域汇集。

由于今天的科技发展与实体行业的结合会更加紧密,所以它与20年前互联网泡沫又有所不同,一旦出现泡沫破裂,可能会对实体行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芯片、5G、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影响面十分广泛的颠覆性技术,已深度与产业整合,一旦出现问题将很快引发实体行业就业结构的改变、冲击新科技发展下的法律与社会伦理、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失控等各类社会问题。

所以,在“科技泡沫”与“科技发展”并行的过程中,当利好声四起之际,也科技公司更需要冷静前行之时。毕竟在任何时候,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不一定等于一支伟大的股票。

猜你想看

到底什么时间运动最好?
暗黑破坏神TTG揭秘
“春捂秋冻”有讲究,这5类人“冻”不得
如何分辨库存车?
为什么高档车都用宽轮胎,普通车都用窄轮胎?
京东数科调整注册资本,估值超2000亿元,IPO已箭在弦上
宝玑——陀飞轮的发明者
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哪里来?我的时间怎么测量?
攀登珠峰有多难?费用普通人就付不起,驴友:最大的困难还不是钱
情绪低落么?这几种食品可能会让你心情舒畅
甲类、乙类、丙类,我国目前40种法定传染病都有哪些?一图读懂
为什么每年都有社保基数补差?
买燃气灶时,几百元和几千元的有何区别?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
健康科普堂 | 心力衰竭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守望先锋》可能要关闭了
为什么以前可以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现在却不让了?
中国哪里的生蚝最好吃?
西凤和西凤酒是同一种酒吗?一字之差,酒却天壤之别,别喝错了!
如何避免露出内裤轮廓
您该了解的雨刮器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