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饭伤心伤脑伤全身,可能会影响寿命、加速衰老!很多人浑然不知,劝你改掉

Mr.zhuMr.zhu2025-09-01 07:20:19来源:汽车之家 (club.autohome.com.cn)阅读:38

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

为了减肥

他们很少、几乎不吃主食

认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肥胖

但其实

为了减肥完全不吃“碳水”或者少吃“碳水”

反而可能会影响寿命

这样吃饭的人,伤心伤脑伤全身

那应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

怎样通过饮食与运动实现健康减重?

一起来看


01

主食吃不够伤全身

易患糖尿病

2024年6月,一项对近4万名成年人为期1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碳水摄入量不足38%)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饮食更均衡(碳水摄入量大于55%)的人群高出20%。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三大产能营养物质之首,它在体内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还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脂肪分解不彻底而产生酮体、蛋白质过度消耗等现象,影响多种机体功能


为了保证总体热量需求,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的人,通常会过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脂肪的热量约为9千卡/克,远超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热量,因此过量摄入脂肪更易引起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加重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这其中就包含糖尿病。


低碳水饮食与生酮饮食类似,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来促进脂肪分解、生成酮体,再通过大量饮水排出体外,这原本是为了治疗癫痫而发明,虽能在短期内快速降低体重,但从长期来看不仅可能出现反弹,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甚至危害心脑血管,不建议普通人盲目采用


伤心

2023年3月,加拿大圣保罗医院、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生酮饮食会引起“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2倍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在平均12年的随访期间,9.8%的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发生了心血管疾病,而标准饮食的参与者为4.3%,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


与常规饮食参与者相比,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倍,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等。

此外,在不吃或少吃主食参与者中,那些坏胆固醇水平最高的人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


增加死亡风险

2018年,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综合研究显示: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影响寿命,使寿命缩短。

研究发现:

当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在50%~55%的时候,死亡风险最低;

当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40%,以及>70%的时候,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总的来说,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小于全天摄入总能量的40%或者大于全天摄入总能量70%,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寿命


伤脑

经常不吃碳水主食,也可能损害大脑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研究人员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让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


营养不良 情绪低落

长期不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机体要维持血糖的稳定,就要通过脂肪或蛋白质来进行转化,这样会给机体带来一定副作用,比如说代谢紊乱。通过脂肪来供能会产生酮体,长期酮体的蓄积对身体会有不利影响。如果通过氨基酸来补偿,就会造成机体的瘦组织分解,时间长了会造成营养不良


而实际上,机体中有一部分脑细胞还有红细胞只能通过葡萄糖来供能,这个时候如果血糖不能保持稳定,会造成情绪低落、易怒、烦躁等情况,所以长期不吃主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长期不吃或少吃主食还会有这些“副作用”:

口臭、脱发、闭经、肌肉流失、便秘等。


02

 饮食调整要控制总量 优化结构


如果想要控制体重或减肥,就得先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在摄入能量<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减重。

推荐吃这些主食

主食的选择应该粗细搭配,同时兼顾食物的多样性,但要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适当多吃优质碳水。


减肥期间最推荐吃的是既能饱腹、GI又不是很高的食物,最适合的就是全谷物和薯类食物

比如鹰嘴豆、红豆、绿豆、燕麦米、荞麦米、青稞米、糙米、黑米、红薯、紫薯、马铃薯、莲藕等食物。

可以在做米饭的时候,将1/3~1/2的大米替换为杂粮或杂豆,也可以将薯类切块后放入,做成杂粮杂豆饭。


吃多少主食合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谷类食物每天要吃到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为50~150克。另外还建议吃50~100克的薯类食物。

女士一把大米的重量约为25克,也可以直接用带刻度的量杯。一把鹰嘴豆和一把绿豆的量都为25克左右,一拳头红薯约为100克。


小贴士

戒“隐形热量”:

戒掉甜饮料,改喝纯咖啡、茶或苏打水(无添加糖);

减少精制糖(如奶茶、蛋糕),避免“喝凉水都胖”。


保留生活乐趣:

偶尔聚餐、喝少量酒并非禁忌,但需控制频率(如一周1次),避免“报复性进食”。


注意:

减重的本质是“少吃”,但关键是找到能长期坚持的方式。极端节食(如不吃主食)可能导致反弹、脱发等问题,需谨慎。


科学减重要“吃动平衡”

吃占6成,动占3成

心理支撑占1成

长期坚持比短期冲刺更重要

03

 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指南


切莫依靠单一运动或一味延长锻炼时间来管理体重,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自己各项体成分数值,及时调整健身计划。


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运动以“全面+趣味”为主。

推荐项目:

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锻炼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平衡、协调能力),田径、体操(全面提升运动素质)。


附加价值:

户外阳光促进钙吸收,团队运动培养规则意识,助力心理健康。


中青年

中青年工作压力大,需“化整为零”动起来。

日常碎片化运动:

爬楼梯(代替电梯)、步行通勤、家务劳动(拖地、整理)。


办公室微锻炼:

单腿站立(练平衡)、靠墙静蹲(练腿肌)、胸椎扭转(缓解肩颈僵硬)。


核心原则:

保持“松弛感”——肌肉不紧绷,心态不焦虑,通过轻运动维持代谢。


老年人

老年人肌肉流失不可逆,重点是“少流失、保功能”。

推荐项目:

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强度低,保护关节)。


注意事项:

避免大汗淋漓。

优先练习灵活性、稳定性动作,预防损伤,保障身体功能,提高运动表现。



科学减重要“吃动平衡”

1.主食吃不够伤全身:易患糖尿病、伤心、伤脑、增加死亡风险,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情绪低落、口臭、脱发、闭经、肌肉流失、便秘等问题。

2.主食的选择应该粗细搭配,减肥期间最推荐吃的是全谷物和薯类食物。

3.科学减重要“吃动平衡”,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指南:

青少年,运动以“全面+趣味”为主;

中青年,保持“松弛感”,需“化整为零”动起来;

老年人,肌肉流失不可逆,重点是“少流失、保功能”。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把这张图转发给更多人吧~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找到文章结尾或屏幕右下角的

【在看】【点赞】

帮小圈点击一下~

记得点击【分享】

让您的亲朋好友也一起收获健康哦~


制片人|沈伟

执行制片人|胡清波

主编|关芳

编辑|李庆波

编导|王丹 陈贝洁

责任编辑|张娟娟

监制|朱海峰

部分内容来源:生命时报、科普中国


如果您有更多健康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或通过我们的公众号联系我们



只需三步加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CCTV生活圈”精彩内容推送

不错过精彩内容



第一步:点击公众号名称;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猜你想看

养老金开始上涨!你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健身你做对了吗?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人情世故是一门大学问,那最基础的人情世故是什么呢?
手表机芯的螺丝为什么是蓝色?有什么意义吗?
分享汽车除雾小技巧
衣服太透怎么办?简单几招解决白色衣服透明小妙招透底彻底说拜拜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为什么每年费用都在增长?
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在湖南长沙下线
美国公司找到芯片提速新方法!破解2D微缩关键瓶颈
梦幻西游:109级魔王寨,无级别与简易混搭,属性与特技兼备!
专家分享护肤指南 带你美丽春夏
为张衡地动仪恢复名誉
北京公积金缴存比例
为啥公交车挤满人不管,私家车抱个婴儿就超员?内行人说了实话
养发财树,学会3个技巧,茎杆粗壮,四季常青
“刹车软”可不是故障,可惜大部分人都误解了
鱼香茄子怎么做才正宗?调对鱼香汁,无论怎么炒都香,比肉下饭
中华香烟一字头,二字头,三字头有什么区别吗?
对眼睛最好的4种食物,比猪肝还有效,一定要记得多吃,太有用了
田曦薇身材好有料!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