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如何尝到“甜”头的?

Mr.zhuMr.zhu2025-04-21 15:02:58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15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称不建议使用非糖甜味剂,如安赛蜜、阿斯巴甜,以及糖精等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该份指南指出,虽然短期内摄入非糖甜味剂可减少总能量摄入,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身体适应对甜味的反应,进而增加对高热量食品摄入,从而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对于甜味的追求,人们与生俱来。那么,人们是怎样感受到甜味的?要获得甜味就要激发“甜味感受器”,才能让大脑尝到甜头。

味觉受体第一家族是一类能感知甜味和鲜味的受体家族,它包括T1R1、T1R2、T1R3三个成员,在哺乳动物的味觉细胞上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当甜味分子激活舌上皮味蕾上的甜味受体,经过一个复杂的传递过程,然后激活大脑的奖赏区,释放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一份适合的甜点不仅能满足食欲还能让人感到快乐。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化学物质在承担着这份“甜蜜”的工作?一般来说,羟基是使物质变甜的主要官能团。羟基是一种典型的极性基团,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它以带负电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无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碳水化合物中的羟基越多,这种物质越甜。

糖主要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单糖,顾名思义指的是最简单的糖,不可再水解,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单糖的主要代表物质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形成的。寡糖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其中功能性寡糖包括果寡糖、半乳糖寡糖、褐藻寡糖、异麦芽寡糖、大豆寡糖、甘露寡糖等。它们不被胃酸及消化道分泌的酶所水解,可以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内有益细菌的繁殖,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功效,因此已成为功能食品开发领域研究的热点。

多糖也称多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α-糖苷键或者β-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于单糖的数量和官能团等因素,使得多糖的碳碳键连接方式更加复杂。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的多糖化合物多达数千种,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我们平日里吃的蛋糕、面包,以及各种水果中都富含大量的多糖。

至于丝般柔滑的巧克力和醇厚的冰淇淋蛋糕,是什么让人们品尝起来如此“甜蜜蜜”,以至爱不释手?事实上,这是因为这些巧克力、蛋糕中添加了木糖醇、甘露醇、乳糖醇、山梨醇、甜菊糖苷、干果糖苷、阿斯巴甜、阿勒泰、安赛蜜等甜味剂的缘故。它们热量低或没有热量,甜度高,用它们来代替精制糖,可以减少肥胖和龋齿,还可成为戒掉高糖饮食的一个过渡品。

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是一种氨基酸二肽衍生物,具有与蔗糖非常相似的天然甜味和新鲜自然的口感,已成为蔗糖的替代品。

然而,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尚存争议,过量食用可能危及健康。鉴于此,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甘草甜素和罗汉果皂苷已成为甜品爱好者的最爱,它是继蔗糖和甜菜糖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天然糖源。由于其耐酸碱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饮料公司,已使用大量甜菊糖等天然甜味剂来降低阿斯巴甜或糖精钠的含量。

罗汉果有“东方圣果”的美誉,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罗汉果皂苷具有高甜度、低热量和安全性的特点,是唯一可以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甜味剂。罗汉果皂苷广泛应用于饮料、乳制品、调味剂、糖果等食品行业。

更神奇的是木糖醇,虽然其甜度与蔗糖相近,热量却极低,也就是说,在享受甜味的同时不用担心发胖,还具有护肝、防龋、增殖双歧杆菌等功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来源:科普时报

图源:摄图网

作者:莫尊理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重娟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咕噜

猜你想看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装净水器?确实有用还是圈套?建议先搞清楚
全球最受欢迎 10 大葡萄酒,拉菲第3,康帝最末
首保后到底要不要继续在4S店保养?是按里程去还是按时间去保养?
为什么电动车只有第一格电耐用?除了电池坏了,还有这3个原因!
练习瑜伽经常出错的3个体式,早练早改正
大型飞机那么重 为什么却能轻松飞上天呢?
心理学: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技巧”,避免四种说话方式
应届生找工作的几个致命思想误区
聊聊疯马秀的小历史
我们应该怎么提高情商
魔兽世界彼界副本BOSS通关攻略,新手入坑必看
乳胶漆怎么选,几百元的和几千元的有啥差别?听听内行人怎么说
跑步10年后,我为什么劝你不要跑马拉松?
苹果分享《帝王计划:怪兽遗产》剧照,消息称 Vision Pro 头显可播放部分内容
网约车司机真的不喜欢特价单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跑,你怎么看
中国燃油车定价体系已经崩盘了吗?20万元成为燃油车最后的底线
2014年10月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爱因斯坦错了!2022物理诺奖公布,提及的贝尔不等式到底讲了啥?
能和你相伴一生的伴侣,都有这8种特质
你的人际关系健康吗?那些我们必须懂得的人际交往法则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