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与体制如何共享改革红利

Mr.zhuMr.zhu2025-05-22 19:40:05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外景。图/视觉中国

科研人员与体制如何共享改革红利

文/闫肖锋

如今科研人员下海已是平常事,但近期国内一个研究院的集体离职事件还是引发热议。

最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简称“合肥院”)超90人离职的风波成了媒体热点。7月17日,中科院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此事。据媒体报道,2018年“合肥院”下属的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人才队伍从50多人发展到了500多人,但在2019年只剩下200人,2020年多人辞职后仅剩下100人左右。

中科院系统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队,因此这起集体离职事件惊动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研。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

但科研体制机制问题才是整个问题的核心。这90余名科研人员选择集体辞职的潜在理由是,他们希望把目前的科研成果通过科创板进行上市,像他们的校友陈天石一样。辞职的90多人虽然在一般人眼中看来算是衣食无忧,但如果一直在此停留,加薪空间确实有限。

当前科技创业热潮兴起,不少高校研究人员被科技公司重金挖走,或选择出来创业。中科院内部也一直在推行改革,重点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引入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等。在大国科技角力的背景下,如何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力量并实现其自身价值?如果能把科研人员从“圈养”变成“放养”,放进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冲浪,可能是一个好的渠道。

专业科研院所更多偏向基础科学研究,这种研究与技术商业化落地之间有不少距离。面对这个问题,国家可以鼓励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优惠条件直接给到企业,企业再按市场机制组织科研力量。十几年来,科技部共批复了一百多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年薪就可达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可谓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赢”。

基础科学研究是技术产业化之基,没有技术市场化,一国之科研实力就无法发挥出来,研究人员的个人价值无从充分体现,也不可能有“寒武纪”那样的创业神话。曾经,科技人员停薪留职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星期天工程师”也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必须承认,柳传志、陈天石的成功毕竟是个案,并不是所有科研人员离开体制就能致富,需要艰苦奋斗加上机遇,更需要科研体制的持续变革。

总之,科研与体制应该建立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保障专业科研院所研究人才队伍的稳定、成长性,以及实现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和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这两件事都不容小觑。

猜你想看

西藏自驾游,最经典的5条线路,小轿车“有去无回”的仅有一条
当汽车出现4种“毛病”时,别再小题大做,都是正常现象!
关于轮胎“气门嘴”的知识你了解吗?
厨师中有一种技艺叫干烧,干烧是一种什么手法?怎么做才叫干烧?
解开“肺功能”检查五大疑惑
分居多长时间才能诉讼离婚?
《刀塔传奇》怀旧服今日正式上线,骨灰玩家倾力站台,人气爆棚
深度解读比亚迪三电终身质保,到底是“套路”还是“实惠”
退休后多久可领公积金?可以全部领取吗?
科学家揭示大脑如何读取节律信息
电动车才骑1年,续航就不行了?3个管用方法告诉你,自己也能解决
蟹爪兰掉叶子?2个“原因”解决好,叶子肥厚,度夏无压力
白给你一辆宝马,月薪3000块能养得起吗?看完这个心中有数了
高速上的“降温池”是什么?
普通号vs专家号vs特需号,搞不懂的医院挂号那些事儿
“量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量子力学中,上帝要掷骰子?
养花不知道养什么,就养花中四君子,高雅有气质,开花香气满屋
买红酒时,学会看这3个地方,再也不怕买到劣质假酒了
红薯与紫薯,除了颜色究竟有啥“区别”,怎么做才好吃?
开车疲劳怎么办?教您一招解困乏!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