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一旦有了辞职的想法,你只会越来越惨,原因有两点

Mr.zhuMr.zhu2025-04-29 07:41:55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19

工作缺乏激情,和同事关系处不好,不喜欢老板,……

在职场上,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每次探讨这个话题,都能巴拉聊很久,其实,在我们和别人沟通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也无形沦为情绪的奴隶。

举个例子,你在抱怨的时候专注力也被扰乱,无法认真工作,脑子里不时迸发“离职”的想法,但又不敢付出实际行动,我们称为“内耗”。 职场中千万不要有辞职想法,一旦有了后果很可怕。

 

1、陷入无止境内耗

我们常说,在一家公司干就好好干,不想干就离职,永远不要想着保持一个中间值,在职场中,千万不要一边又想干,一边又想辞职,后果很可怕。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破窗效应(Window breaking effect)”。

一幢建筑刚开始有少许破窗,如果不把它们修理好,就有可能会有更多破坏者出现,弄坏更多窗户,最终他们将会闯入建筑内,定居或者纵火。

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环境治安不整顿,不打扫,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完全没有道德愧疚感,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效应。

任何心理边界都是从小事拓展的,小事做不好,便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整体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

比如我们常见的拖延症,就是内耗的罪魁祸首。有拖延症的人都是从一个突破口开始的,这件事情没做好,一直想但又不付诸行动,

如此一来,松懈一天就松懈十天,最后干扰整个计划的实施。

你想辞职的想法也是一样的,想到辞职就肯定不愿意再认真干,慢慢的每天的任务量都做不完,又往后拖,或者每天都出一点小问题,问题慢慢放大。一旦你沾上了不良的工作习惯,想要彻底摆脱就难上加难。

这样下来整体效率就变得特别低下。

2、影响自尊水平

与此同时,如果你还没有辞职的决心,只会继续“痛苦”下去

从认知失调和一致性理论来解释,人有促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一致性的驱力,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认知或改变行为,所以,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时,首先面临的便是“焦虑、恐惧”的情绪。

因想要辞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你会心情不好。

首先你会产生内疚、负罪情绪。内疚对拖延更升级的痛苦是:你会陷入“拖延-自责-更拖延”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感觉,相信大家日常生活都经历过。

长此以往,最后就会强烈的失控感。

这种失控感会让你滋生巨大的无力感和绝望情绪。

这种无力和绝望感,又会激发深层恐惧,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尊水平低下”。

内耗无止境,内耗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哪怕我们花99%的行动来完成这件事,真正产出有效的行为也只占了20%,其余接近80%,你都拿来内耗,和自己博弈去了。

到头来你也没辞职,却比想辞职前的情况更糟糕。

没有完美的公司。其实没有那么完美的公司,很多要求严厉的公司,会让员工产生不适感,萌生离职的想法,其实有些时候,严厉的公司制度也反过来规范了我们的知行,促使我们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举个例子,小张上班迟到了十五分钟,他感觉只是十几分钟,跟领导说一下应该就没事了吧,结果他刚到公司门口,领导就让他离职领工资和补偿。

因为公司有规定,如果有事可以提前打电话跟领导请假,他却没有,“如果今天我不惩罚你,明天有人迟到20分钟,后天有人迟到30分钟,外后天会不会有人上午旷工呢?今天迟到一个人,明天一个人,后天会不会十个人?”

小张心里很不满意,对老板抱怨连连,但与此同时,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工作也始终保持中高度效率,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上,他也从不会有毁约或迟到的行为,可以看到,这种严苛也反过来提升了小张的生活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做了一件能改变自己的小事——通过早起,修复了人生的一扇破窗。

这一点心理学研究也有证明,坚持做一件事,比如长期运动,可以使你在完成其他事情时的意志力也有所提高。坚持不迟到这件小事,也会泛化到你做其他工作的意志力上。

所以,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老板是为了避免公司“破窗”的出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其实也是在修复员工内心的“破窗”。

工作几乎占据中国成年人生活的70%,通过严苛科学的规章制度,可以修复员工人生的第一扇破窗。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会高估自己 的自律性,对人性不能正确的看待,并习惯忽视不良行为对自己产生的泛化影响,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很多时候只会专注地完成老板下达的任务,而忽视外部繁杂的信息,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件好事。

过了许久,即使明白当初的选择是错的,但在这专注的过程中早已获得无穷的宝藏,而另一个过于精明的人,东想西想,东做西做,反倒一事无成。

当你没有足够的实力跳槽,保证自己有更合适的平台,最好还是先以沉淀为主。每个人本来就是一辆新车,请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窗。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猜你想看

葡萄酒中的花青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辞职后如何处理档案?如何查询档案存放地点?
买猪肉,内行人专挑“这4个部位”,肉质好口感佳,以后别买错了
个人怎么查开宾馆记录,老公查酒店方法|宾馆这些老婆的记录怎么查出来
芦荟掰个芽,插水里7天生根,操作简单长得超快
怎样健康吃西瓜?来Get这7个必知问题
怎么选到质量好的裤子?分享裤子的挑选技巧
全球云邮:企业邮箱的“新欢”还是“旧爱”?
上线一月打破国内多平台MMO畅销记录,逆水寒手游真让MMO再伟大?
北京周边游,原乡美式度假小镇,是夏季避暑好去处
腻子和涂料油漆用量计算
下岗工人办理退休时,不知道个人档案在哪里,该怎么办?
deepseek官方网站网页入口是多少?如何使用deepseek?
天窗也需要保养
汽车高速“抛锚”咋办?新手喜欢叫拖车,老司机一般都这么做
法律、法规、标准中的“必须、应当、宜、可”的涵义和区别
车能开多快?看一下轮胎上这个字母,K不能超110公里,你的是多少
何川藏线上的司机都不给背包女好脸色?司机:你载过一次就懂了
车上那些带AUTO的按键到底怎么用?
离婚纠纷的三大核心问题:离婚条件、财产分割、子女抚养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