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汽车更换机油为何要参考「时间标准」?

Mr.zhuMr.zhu2025-05-18 23:59:50来源:优站库 (www.uzkoo.com)阅读:26

机油更换建议标准:

二选其一应当参照哪个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普遍都要参考,比如半合成机油需要以「5000km·半年」为标准;相信几乎所有的汽修部门都会这样解答,然而这一标准似乎是不合理的。因为很多车辆半年时间压根开不到5k的标准,难道因为时间到了也要更换机油吗?

此时则会有些专业人士以“机油会变质”为理由,建议用户更换;但是机油可没有那么容易变质,尤其是用车频率低的车辆更没有问题!

 


基础知识·成分

成品机油的主要成分分为两部分:基础机油,添加剂。基础油可以分为三类,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个等级,其使用里程可以分为五个标准。(NA为自然吸气发动机)

所谓矿物机油指石油炼化的润滑油,特点是性能热衰速度会比较快,用于高温高压的TURBO发动机使用寿命会非常短。合成机油是将基础油通过化学方式,进行多次的分解与再合成,性能热衰速度会非常慢,所以用于各种机型都能够用一万公里以上。

但是合成制造机油的成本太高,而汽车的发动机总有些中规中矩的机型;这些机器用全合成没有必要,用矿物油更换频率又会太高。最终以基础油与合成油进行混合,打造出了这种性能远超矿物机油但又逊色于合成机油的选项,这是基础油的概念。

 

重点:添加剂是丰富机油功能,与稳定机油性能的基础。主要成分包括防蚀剂,消泡剂、分散剂、油性剂、极压抗磨剂,以及抗氧化剂

变质的概念是物体与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而机油中已经加入了抗氧化的添加剂,即使把这种机油放暴露在空气中也很难变质。实际测试的结果比较有说服力,闲置的半合成机油敞口在背阴位置存放两年,加注到备用车上之后工况良好,动力较差的TURBO发动机使用5000km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磨损,怎么解释这种结果呢?

 


问题

1:机油加注到发动机内部后,会不会因为运行的温度与压力而降低性能?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速度与程度都比想象中的小得多;因为机油真正与杂质与空气大量接触,是在运行中出现「窜气」的阶段。概念为燃烧室做功的压力过大,部分没有充分燃烧的混合油气会被压入曲轴箱;在通过强制通风系统进行二次燃烧之前会有机油接触,而在熄火后就没有问题了。

 

汽车一旦熄火则气门关闭,内燃机的机油加注口是密封的,机油尺的拉环也有密封塞;也就是说熄火后的机体反而接近“真空”了,曲轴箱内部只有残存的极少量空气。而标准海拔的空气中中也只有20.94%的氧气,依靠这么点氧气想要让加入抗氧化剂的机油变质,这就是三九天对着冻肉呵气想要让冻肉坏掉一样扯淡。

 

2:机油会不会因清洁油泥而变质,从而缩短使用寿命呢?

准确的解答应当是油泥会缩短机油使用寿命,但是按照里程标准定期更换并不会变质。因为机油的性能本就包括对油泥的清洁,很多车辆用到报废也没有刻意清理过油泥,然而发动机工况仍旧良好。

原因正是更换的里程周期合理,保证了机油初期的清洁效果良好,达到能力极限后更换新油可以持续清理。要知道油泥的形成是因为窜气带来的积碳,积碳是在冷启动后的热车过程中形成;也就是说油泥的形成是持续但是非常缓慢的,不同等级的机油具备的清洁能力,重合形成的量与周期,所以同样没有理由按照时间标准换油。

 


总结:更换机油需要参考的无非是里程数,因为运行才是降低机油综合性能的原因;熄火后机油是处于“休眠状态”,性能是基本不会受到影响的。建议高频率更换机油无非是为了多卖几桶机油,并且搭售机滤和工时而已。

曾经有些用户的车辆以全合成机油保养1.5L-NA动力的汽车,以5000公里更换一次,每次费用超过1k;在脱保多年后选择友人的维修厂保养,直接用矿物机油以7500公里为标准(动力级别很低),车辆使用多年没有任何异样——根据发动机类型选择机油吧,机油大可以用久一些。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猜你想看

现在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能够一次性补缴15年的费用吗?
公司成立以后法人可以改变吗,怎么规定的?
开自动挡平时要注意这几点,变速箱寿命才更长点,老司机都这样开
遇职场“潜规则”请这样保护自己
短暂的工作经历,究竟要不要写到简历中?
熬夜缺的觉还能补回来吗?做好这5点,帮你降低熬夜危害
如果你长期在这4件事上保持低调,说明你相当成熟
“家中养三花,旺人又旺家”,老祖先留下的经验,真的有道理
自动挡汽车刹车失灵怎么办?老司机给你讲解,关键时刻用得上
蚝油不是万能油,记住“七不用”,用对了才健康美味
外地人在北京有工作居住证,给孩子上一老一小社保流程
初秋时节如何养生
正确跑步姿势与跑前准备,让你轻松成为跑步达人
生理期到底能不能练瑜伽?怎么练?
一入冬就手脚冰凉?4 招让你温暖过冬
公司要你离职,不断劝退你。该如何处理公司劝退?
核酸做那么多次,你了解它的原理吗?阴性就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吗?
开车要警惕这3种摄像头,才不会被罚款!
太阳可能在100亿年后“死”去
如何保持健康应对寒冬?秋分时节专家给出建议

推荐站点